我的家在顺平县南台鱼村,我是村里最年轻的一代果农,也是一名村干部。
我们村460多户人家,有40多年种植桃树的历史。因为发展观念守旧、品牌建设滞后,桃子始终卖不上好价钱。2014年大学毕业后,我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返乡加入村里的合作社,用新思维、新理念盘活这片土地,为我们村闯出一条新路子。
刚加入合作社时,这只是一家农户分散种植、合作社统一销售的小型传统合作社。桃园受虫害困扰,每斤桃子只能卖3毛钱。一筹莫展时,我通过县农业农村局,结识了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通过采用迷向丝干扰成虫交配技术,桃园的虫害控制率达80%,合作社的蜕变之路也由此开始。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2015年,我主动申请加入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桃树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团队,负责试验调查和示范工作。为课题组提供了大量翔实数据的同时,我想把新技术率先传授给合作社的果农。然而,推广过程困难重重,经验丰富的果农对新技术有质疑,生物防治、无人机喷药等技术无法连片实施。为破困局,我一次次入户劝说,组织专家进行授课,带头建立示范园直观地展示效果,最终绿色防控技术得以顺利推广。
慢慢地,合作社的成员增加到207户。我们在内部办桃园剪枝大赛、桃评比大赛,累计培训果农300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30多名,越来越多的果农成为善经营、懂技术的“土专家”。
紧接着,我们把目标投向品牌化、标准化建设。通过注册“台鱼”“望蕊山庄”商标、组建电商销售平台、设计可溯源二维码、建设冷藏库进行错峰销售等举措,增强了桃子市场辨识度,销售范围扩大,产品附加值也进一步提升。村里还为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团队提供基础数据,进行示范种植,助力出台《顺平桃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手册》《顺平桃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让顺平桃产业有“标”可依。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成功将3500亩桃园打造成环京津鲜桃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示范基地,果品年产量7000吨,优质率90%以上,年产值约4000万元,果农年均收入由6万元增至10万元。如今,桃子成熟的时候,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客商都会到我们村采购,最忙的时候,60辆大车同时过来运输。看到桃园的繁忙景象和农户脸上洋溢的笑容,一路走来的辛苦、疲惫,全都烟消云散。
2021年,在全村党员和村民的支持下,我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这些年,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打造观景台、修建停车场、铺设田间路,举办赏桃花、采摘游活动,推动桃产业与文旅资源融合发展。现在,村里年均接待游客3万人次,“桃经济”四季不断档。
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广袤的田野,为青年人提供了人生出彩的舞台,把家乡小鲜桃打造成“金名片”,我也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接下来,我想继续带着大家做大做强桃产业,让农业在南台鱼村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扎根乡村、发展乡村,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梦。
(张翼飞 作者系顺平县南台鱼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