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张茜 记者 高小雨)近年来,陕西省清涧县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选取红旗沟村为试点,探索成立红旗沟联合党委,建立“五联共治”机制,推动党的建设、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实现村集体经济和农户双增收,有效破解当前农村空心化、劳力老龄化、资源零散化“三化”这一普遍性的现实难题,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探索“五联共治”乡村振兴新机制
组织联建凝合力。立足红旗沟流域实际,打破党组织的常规设置办法,以“县委常委+退居二线党员领导干部+涉农部门+两镇党委+13个村党支部”的方式组建红旗沟联合党委,结合《清涧县公务员职级晋升办法》《清涧县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实施细则》《清涧县村干部管理考核激励办法》,吸纳3名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2名乡镇党委书记和13名村党支部书记加入红旗沟联合党委,放大组织合力效应。同时,组织实施结对帮带工作,统筹开展县直机关单位与村之间、企业与村之间、村与村之间、合作社与合作社之间的结对帮带,做到以强带弱、优势互补。
事务联商聚众智。根据各村、企业、农户的需求建立联席会议常态化运转机制,组织联合党委委员共同商议事关红旗沟发展的大事要事,按照“两议两公开一评估”闭环管理模式(即征集村“两委”、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乡贤能人等各方面民意诉求提交书记办公会商议→提交党委委员会决议→公示公告→公开组织实施→成效评估),合力聚众智、议大事、创大业。
资源联享惠民众。充分发挥党建统领优势资源的集聚共享效应,建立资源联享机制。联享人力资源,统筹专技人才,组建农业专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服务产业发展,提升生产效率;统筹区域内劳力,发挥所长,抱团发展产业。联享资产资源,联建党群服务中心、红旗沟展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幸福院、生活垃圾运转站,整合闲置耕地、林地、坝地、废弃小学,进行集中流转、挂牌交易,盘活资产资源。联享服务资源,依托去行政化的党群服务中心,以亲和化、便捷化方式集中开展政务服务、农业服务、金融服务、电商服务、养老服务、参观展览、快递收发、产品展销、网红孵化、研学培训、民宿餐饮等,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联享政策资源,将各类惠农惠企政策集中宣传、集中兑现,联办培训班、道德大讲堂,联育“新农人”、新技术、新品牌,联评“两优一先”、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做到抒民忧、暖民心、增活力。
产业联兴提质效。通过“五化”举措,推动常住农户产业全覆盖,农业产业走向兴旺。规模化整合,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主导参与整合、新型经营主体股份合作参与整合、农户“互换并地+结对并地+能人领办”参与整合,实现“小田变大田”集中连片集约经营。机械化作业,建立服务体系,健全服务机制,强化服务监督,由农业机械服务企业集中连片作业,有效降低群众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科技化服务,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点菜”,由技术服务团队“派单”,由专业技术人员“接单”现场服务,做到农业产业科学管护、增产增值。标准化运营,以种植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加工标准化“三化”举措,推动实现商超直供、体验店直销、电商直播“三直营销”,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农业收益。数字化管理,探索生产数字化、加工数字化、储运数字化、销售数字化、监管数字化的路径,以数字赋能农业产业发展。
治理联抓促和谐。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统筹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做到“川道农业设施化、河道治理现代化、缓坡梯田宽幅化、陡坡陡洼林草化”。统筹开展社会综合治理,做到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服务管理联抓和基层平安联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沟、矛盾不上交”,相融互动、协商共治。
“五大振兴”绘就乡村新图景
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创新设置的红旗沟联合党委这一党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集思广益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135553”综合发展战略,聚焦“1个目标”(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推动干山硬粱变成金山银山),树立“3面旗帜”(党建引领、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探索“5联机制”(组织联建、事务联商、资源联享、产业联兴、治理联抓),制定生产环节“5化措施”(规模化整合、科技化服务、机械化作业、标准化运营、数字化管理),统筹经营环节“5位一体”(农投公司+龙头企业+镇经济联合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推行销售环节“3直”方式(商超直供、体验店直销、电商直播),成功打造出集农业、电商、金融、社会服务及研学、实训等为一体的综合党建示范区,以实干实绩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生态治理迎来新变化。按照“缓坡梯田节水化、沟道治理坝系化、陡坡陡洼搞绿化”的思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坝草综合治理,进行“六态一体共生”布局,维修巩固17座骨干坝,建设高标准农田11300亩、坝地5000亩,拓展和提升坡改田4350亩;治理河道4924米,新建护栏2355米;完成退耕还林4800亩,实施坡洼地绿化10600亩,生态林草面积达32400亩,林草覆盖率达64%,形成了“山顶戴帽子、山腰襟裙子、山底穿靴子”三道防护体系,年均拦蓄泥沙10.62万吨,取得“水不下山、泥不出沟”的治理成效。
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紧扣“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目标,建成红旗沟展馆、红旗沟民宿、水上乐园等公共服务项目9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6个,盘活闲置地20044亩,发展粉条龙头企业1个,嫁接红梅杏1553亩,栽植酸枣1600亩,培育优质苹果6078亩,建成智慧果园200亩,发展设施大棚59座,种植特色农作物45600亩,带动常住农户主导产业全覆盖,年人均收入由15737增长到18435元,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5万元以上。
人才服务开辟新路径。培育选用66名各类“能人”,组建红梅杏、山地苹果等7个产业技术服务团,按照“群众下单、联合党委派单”服务模式,积极组织服务团成员为农户提供多层次、多领域、高质量的贴心服务,深入田间地头服务462次、培训350人次。组建2支托管服务队,划片包干2个作业区域,机械化作业面积达16278亩。引进电商服务人才5名,借助“宽州甄选”“西部粮仓”等平台助农销售500余万元。
综合治理实现新提升。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改造主干道9公里,硬化生产道路32公里,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座,交通主干道路绿化1100米,安装小型太阳能路灯966盏。利用闲置资源建成区域中心幸福院4个,为辖区319位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和餐饮服务。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群众点菜、支部派工”为群众提供上门快递收发、养老高龄审核、农机检修等各类服务986人次。充分发挥五级五长“六员”职责,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6件,消除风险隐患9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