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解读青岛文学开辟新视角!文体理论学术年会召开

时间:2025-07-10 09:45:00   阅读:0
内容摘要:近日,一场聚焦新时代文学发展的学术年会在青岛大学召开。会议由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岛市中国新文学研究会、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课题组联合主办,以“阿占创作与新时代青岛文学”及“文体学视野中的现当代作家作品”为双核


近日,一场聚焦新时代文学发展的学术年会在青岛大学召开。会议由青岛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青岛市中国新文学研究会、青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课题组联合主办,以“阿占创作与新时代青岛文学”及“文体学视野中的现当代作家作品”为双核心议题,汇聚二十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寻青岛文学发展的创新路径。

阿占

阿占创作: 树立青岛文学新坐标

作家阿占以其独特的“城、海、人”一体书写成为本次年会的重要研究对象。其小说集《制琴记》《墨池记》《后海》与散文集《乱房间》《私聊》《海货》《青岛蓝调》三部曲等著作,不仅屡获百花文学奖、泰山文艺奖等重量级奖项,更频繁入选《中国短篇小说精选》《新华文摘》等权威选本,成为青岛文学版图上引人瞩目的新坐标。

课题组负责人周海波教授阐释了研讨初衷:“我们以阿占的创作为窗口,探索新时代青岛文学的突破方向,同时审视中国现代文体学的当代潜能。”他认为阿占的中篇小说展现了显著的文体实验精神。中国海洋大学温奉桥教授则提炼出阿占创作的鲜明特质——跨界性、知识性与海洋性交融的雅致,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阿占味”。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

多维解读:

海洋、老城与东方美学

学者们从多角度解析阿占作品。山东大学赵坤教授将其置于中国志人志怪传统脉络,赞誉《海货》类笔记体写作谱写了充满雅趣的“素人传奇”;青岛大学冯强教授建议跳出文本中心,将作品置于广阔生活与生命体验中理解; 来自青岛农业大学的青年教师林树帅、山东社科院海洋经济文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鲁美妍,以及青岛大学青年教师张晓英、任慧等人,也分别从跨媒介叙事、海洋叙事、老城故事、匠人群落等多重维度展开了对阿占作品的研讨。青岛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研究生,分享了阅读学习阿占作品的心得体会。

面对热烈讨论,阿占聚焦“东方人、东方美学与东方哲理”作出回应。在她看来,内敛、沉默、隐忍有力的东方人,在他们富有烟火气与生命力的生活里,本身就自带留白式的东方美学,同时透露出“侠”“义”“隐”的东方哲理,这种沁入骨髓的东方特质对她的写作而言,是灵感更是驱动。她会继续在这一领域深耕细作,希望能够以更优质的作品回馈一直以来关注她的广大读者。

文体理论:

为未来探索注入新动力

年会第二阶段围绕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文体理论整理汇编与研究(1902—1949)”,学者们从新诗、戏剧、小说等文体角度,深入探讨现当代作家文体观念与创作实践的深层关联,并对课题后续研究进行了具体部署。

青岛大学刘东方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研讨会成果丰硕,不仅为解读青岛文学开辟新视角,也为现代文学文体理论的当代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他期待阿占继续以“探险的精神、临池的态度”,在创作中编织更为辽阔的东方文学图景。此次年会彰显了青岛学界对在地文学创作活力与理论创新的持续关注,为本土文学的未来探索注入新动力。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通讯员 任慧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