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一名妇产科医生的坠落,与背后的医疗纠纷化解困局

时间:2025-08-13 21:24:00   阅读:0
内容摘要:邵医生坐在灰色的背景墙前,身穿白大褂,中长发微卷披在肩膀上。她身边是一张小圆桌,摆着一瓶小花。这是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一段宣传视频的开头。镜头下的邵医生有些拘束,羞涩地笑着问镜头前的工作人员,“我咋说呀?我不知道第一句我咋说。”她开始自我介绍,语气柔和,语调中带着方言口音。“我现在是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

邵医生坐在灰色的背景墙前,身穿白大褂,中长发微卷披在肩膀上。她身边是一张小圆桌,摆着一瓶小花。

这是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一段宣传视频的开头。镜头下的邵医生有些拘束,羞涩地笑着问镜头前的工作人员,“我咋说呀?我不知道第一句我咋说。”

她开始自我介绍,语气柔和,语调中带着方言口音。“我现在是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六院)的妇产科主任,从医已经三十来年了,主要是产科危急重症。我大致统计了一下,经我手亲自接生的小宝宝估计也有3万例左右。”

“整天都是在忙于工作,可以说很少回家。”她说。她的个人社交媒体账号总共877条视频,绝大多数关于新生婴儿和医学科普。有的视频里,背景是医院她所住房间里的高低床,上铺栏杆上搭着衣物。邵医生耳边夹着小花发卡,穿着衬衫科普妇科知识。

今年8月1日晚,邵医生永久地停更了,57岁的她从六院门诊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丈夫告诉媒体,“连续7个多月的网暴,让她陷入极度无助、求告无门的感觉,网暴缘于三起医疗纠纷。”

关于此事,目前当地官方正在调查。周口六院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出事那天下午,医院曾和邵医生开会,给三起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发了律师函,要求他们通过合理合规渠道维权。

妇产科是医疗纠纷较为高发的科室。有法律服务机构检索2024年700份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判决书发现,妇产科案件数量98件,位列第二。辛状是一名在长三角地区执业的医疗领域律师,具备医学及法律背景,他告诉澎湃新闻,邵医生事件背后,或是常见的妇产科医生受医疗纠纷困扰的处境。

邵医生。 图源:邵医生社交平台

邵医生与三起医疗纠纷的网络言论

每次见邵医生,李卫东都知道会等很久,“忙得脚不着地,十次(找她),(她)九次都在手术室”。

自邵医生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到周口的医院工作,李卫东就认识她。李卫东告诉澎湃新闻,他印象中的邵医生对人热情,平易近人。周口六院前身是专科精神病医院,近年医院扩容,邵医生从之前工作的人合医院来到了六院。

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摄

亲戚、朋友生孩子,李卫东常会找邵医生。

7月31日下午五点多,李卫东有事去六院,见到邵医生,发现她精神状态不太好。邵医生和他说,自己太忙,晚上还有宝宝出生,当天又被网暴了。

对于网暴的情况,李卫东之前没听邵医生说起过。他说,医院不是有律师吗?你安心做你工作吧。他记得邵医生说,都是自己应对。李卫东劝她报警,邵医生说,报过多次。李卫东只能安慰她,别想那么多,就当没听见、没看见,快快乐乐每一天。

“她苦笑,看着很无力。”李卫东记得。邵医生很忙,他们那天只说了五六分钟的话。他没有料到,第二天,邵医生就出事了。

根据邵医生丈夫的说法,“网暴”与三起医疗纠纷有关。

不知从何时起,关于这三起医疗纠纷的言论在网络上传播,至少持续数月。邵医生离世后,抖音发布公告称,经核查,疑似三起医疗纠纷当事人及家属的15个账号,发布共计89条与医疗纠纷相关视频,其中76条因违反平台规则,在发布后即被平台处置限制流量不予推荐、下架、好友可见或仅自己可见;发布962条与医疗纠纷相关评论,其中,457条违反平台规则,在发布后即被平台处置仅发布者自己可见、好友可见或置底。

邵医生的丈夫此前告诉媒体,第一起医疗纠纷是关于一名产妇在生产过程中羊水栓塞,羊水栓塞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分娩并发症。

根据网络截图,小红书平台上一账号疑为该纠纷中的患者家属。该账号目前已注销,此前多次在他人帖子评论区下留言称,自己的妹妹23岁,在六院生孩子,子宫被切了。

该账号曾在小红书上发过实名举报信。举报信中,产妇称,2024年11月,医院一句“你是羊水栓塞,你是大出血”,切了自己的子宫,剥夺了自己作为母亲的权利,以后再也无法生育。“我们住院期间多次找医院去讨结果,(医院)态度恶劣,还动手打了我爸。报警也没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澎湃新闻记者在浏览器端口检索8月1日前的抖音信息,相关视频已下架,但能查到部分疑涉邵医生及相关医疗纠纷的视频标题和简要介绍,包括标注时间为今年1月6日的“不要被黑心医生所蒙蔽,建议大家不要在这个医院生孩子”、“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邵医生(编者注:原文系全名)殴打患者”。

据新京报报道,邵医生曾和丈夫提过这件事,在她的讲述中,纠纷当事人多次到医院,带着喇叭,后来进了医生办公室,关起门用手机拍,医生们忍无可忍,双方有了肢体接触。

第二起医疗纠纷,据邵医生丈夫告诉媒体的信息,是一名产妇生三胎且胎儿较大,邵医生多次与产妇及家属沟通,劝其进行剖腹产,并告知顺产可能存在子宫破裂的风险。但夫妻二人均执意顺产并签署风险同意书,称后果自负。最终,产妇子宫破裂,胎儿进入腹腔后窒息死亡,产妇经手术抢救保住了性命。

澎湃新闻检索到抖音平台上标注时间为今年7月30日的视频标题,写的话题是“邵某造成新生儿死亡”。

邵医生的丈夫告诉媒体,第三起医疗纠纷发生在两年前。产妇生产顺利,但孩子出生两天后,突然因缺氧导致皮肤青紫,医院发现后及时送往新生儿ICU抢救,最终治愈出院。两年后,这个孩子被确诊为脑瘫。家属未做医疗鉴定,认定是医生失误。

抖音平台上标注时间为今年7月28日的一则视频的简介称,“孩子在周口六院出生,医生的原因把孩子弄成脑损伤,把孩子和我的病历都改了内容,隐瞒不跟家属说实情,没有医德!”

澎湃新闻记者在浏览器端口检索8月1日前“周口六院 邵”的相关信息,看到的涉医疗纠纷相关视频标题(相应视频皆已下架)。

记者还注意到,有网友发布的网络截图,显示了抖音账号“周口六院妇产科受害者2025年5月18号”发布的部分言论。

该账号发布的视频多以周口六院照片为背景,封面加黄色大字,内容如“邵某是魔鬼是天使,心里有愧无愧自己知道。发生一起医疗事故是偶然,发生多起医疗事故,大家就要考虑一下”,这条视频收获了553个“喜欢”。以及“当狼披上白色外衣,我们所有人都是待宰羔羊”、“妇产科过度医疗,恐吓,大出血,摘子宫,小孩死亡,小孩后遗症,大人死亡,后遗症。邵某喜欢当名人,送她上热门”等。

网友发布的网络截图。

针对这些网络言论,邵医生曾经试图通过平台举报处理。根据抖音公告,邵医生及其代理人发起过侵权举报48次,其中32次平台判定举报成功,并下架对应的19条内容(部分举报重复),对1个重复侵权账号下发禁投稿处罚。

截图显示,“周口六院妇产科受害者2025年5月18号”还发过,“周口六院妇产科邵某你在怕什么?一直在抖音投诉,你不是要做名人吗,给你机会了,你投诉什么”、“邵某想当周口名人想疯了吧,现在你就是不想出名,也会让你出名。我知道你还掌握着那些不明真相去你那里待产的大小二条命。从今天开始我会每天发抖音监视你”、“周口自称名人把自己包装成神医,研究摘子宫,研究病历篡改,把关键检查单隐藏。一个接生医生发摘子宫临床学术论文,一年有76名研究对象”。

目前该抖音账号已无法检索到。经澎湃新闻检索,该账号提到的邵医生发布的相关论文疑为《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效果》,涉及78例子宫脱垂患者。

抖音公告称,邵医生本人账号下,抖音排查到60条攻击或不友善评论,其中51条均于发布当日或次日被平台处置。

目前,上述言论如何定性,官方尚无调查结论。

在邵医生坠楼前,她曾尝试过报警。邵医生的丈夫告诉媒体,7月30日,邵医生曾前往周口市太昊路派出所报警,但警方未予立案。7月31日,周口六院的工作人员与邵医生一同,再次前往太昊路派出所报警,当天他也请假陪同。“第二次立了案,但警察并未明确如何解决,也没有第一时间联系网暴者下架视频。”

8月7日上午,周口市第六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向澎湃新闻表示,就在邵医生出事那天下午两点半,医院曾和邵医生开会,给三起医疗纠纷的当事人发了律师函,要求他们通过合理合规渠道维权。

该负责人称,事发前,三起医疗纠纷的当事人都向卫健部门投诉过,卫健部门也受理过。其中,子宫切除这一起医疗纠纷,反复向卫健部门投诉,医院也反复调解过。后来当事人在郑州起诉了医院,医院也应诉了,正在等待鉴定结果。另一起胎儿死亡的医疗纠纷,8月6日医院刚收到当事人起诉医院的法院受理通知书。

然而,邵医生没有等到纠纷处理的结果。8月1日,她在抖音上发布了一条告别视频,又与孙子孙女进行了视频通话,给丈夫留下一封遗书后,从六院的门诊楼跳下。邵医生丈夫告诉媒体,邵医生在遗书里让他一定给自己正名。

听闻噩耗,李卫东才体会到邵医生的无奈。他想到,邵医生的丈夫和儿孙都在信阳,她在周口,几乎24小时在医院吃喝睡、工作,默默承受压力。

在前述六院宣传视频中,邵医生提到,家离本地远。“家人也会埋怨,老是不管家呀。我们家有两个小孙子,不认识奶奶,就是天天手机上视频,‘手机奶奶’,很少在生活中见到过我。”

邵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妇产科科普视频,多以办公室为背景,她穿着白大褂、戴蓝色口罩。

视频最常见的开头是“亲爱的孕妈们大家晚上好”,她回答宝妈、孕妇们的疑问,比如妊娠合并糖尿病对胎儿影响大吗、观察胎动最便捷的办法等。当科普更广泛的妇科知识时,如安全期避孕、绝经后出血,她的视频开头会换成“亲爱的女性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在社交媒体上,邵医生发布较多的还有新生儿出生后的视频,有时也会讲述产妇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较为疑难的情况。

2022年7月,她发布的视频介绍过羊水栓塞。视频里,她讲了之前自己抢救过的一位羊水栓塞产妇的例子,她和两位助手一起抢救了两个白天、一个晚上。她说,“我希望每一个孕妇、产妇都不要碰见这样的事情。但是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要去努力把这一块演练好,以防它发生了以后我们会措手不及。”

与工作日常相比,邵医生在抖音里发布关于自己生活的视频不多。偶尔出现的,是妈妈做的米粥,送来的西红柿拌红糖、油炸小鱼、芝麻馍。

邵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的妈妈送来的西红柿拌红糖,她在视频里说,“小时候在农村没什么好吃的,妈妈就给我们买西红柿拌红糖,现在吃起来不错”。

“我总感觉她的职业就是她的生命,”李卫东说,“她太爱惜她的羽毛了。”

在医院宣传视频的结尾,邵医生说,“我感觉我穿上这件白大褂”,她拍了拍自己的衣服,“救死扶伤放到第一位,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纠纷多发的妇产科

产妇侯睿记得为她接生的邵医生。她在今年三月生产,手术过程中,邵医生一直安抚她。“她对我说,放心吧,她不会让我感觉疼的。”孩子出生后,邵医生还送了她一张小被子,把孩子包好。

提起邵医生,很多产妇能回忆起她照顾患者的细节。产妇林淼淼在孕期发烧,身体不适,她记得那天邵医生本已换好衣服,准备下班,看到自己的情况,又立刻为她拿药倒水,将她扶到旁边的床上休息,帮她脱鞋子,盖好被子。

产妇李晴也记得,自己剖腹产时,身材较胖,始终无法按麻醉师的要求蜷缩身体抱住双腿。当时邵医生上前帮她固定姿势,在她耳边轻声鼓励,“没事的加油,等下就好了”。最终,麻醉师得以顺利完成注射。

院内门诊大厅墙上挂有邵医生的简介。澎湃新闻注意到,邵医生是少数公布电话的专家之一。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摄

侯睿是周口人,据她了解,很多产妇都是奔着邵医生的名声来到六院生产。不过,护理专业出身的她认为,“不管是多厉害的医院,没办法保证百分百的顺利。”

侯睿觉得,在成为母亲之前,一些产妇和家属并未了解清楚生产的风险和注意事项。“在周口的农村,很多人从不做孕检和产检,直到临产才来到医院。一旦出现问题,他们往往将责任全部归咎于医生,不会反思自己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孕期检查,是否存在高龄妊娠、多次妊娠等风险因素。”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年曾刊登文章《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 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其中提到,妇产科尤其产科的医疗纠纷在国内各地、各医院和各科室中均排居前位, 此与医学技术的复杂性、治疗过程中的高风险性、治疗效果不确定性等因素有关。

有法律服务公司检索2024年全国法院审理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梳理700份二审判决书发现,从科室分布看,妇产科案件数量为98件,位列第二。

“产妇十月怀胎,整个家庭都期待着一个新生命的出生。若孩子没保住或者孕产妇致残致亡,对一个家庭来说,从情感上会很受伤,对家庭成员的心理打击巨大,想讨个公道。”医疗律师辛状分析妇产科医疗纠纷高发时这样说。

辛状说,临床医学本身很复杂,医疗水平与医师年资、医院等级、孕产妇的基本情况、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医保要求、卫生基本政策规范等都有相关性,妇产科医师始终在矛盾的第一线,更何况生产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张婉茹是一名在杭州、上海两地工作的民营医院妇产科医生,从医三十多年。在她看来,医患之间本就存在专业知识的信息差,现在一些患者、产妇会被网络上的不实信息误导,反而加剧了医患之间的沟通难题。比如在临床中,有些病人会和医生说,无痛分娩应该一点不痛。

她会回应患者的疑问,有时能让患者理解,但感觉有时难以沟通。

8月7日,周口六院曾宣传邵医生的宣传栏。澎湃新闻记者 段彦超 摄

医疗纠纷化解困局

医疗纠纷发生后,原本有正常的处理流程与渠道,是什么造成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

郑报从肿瘤科主治医师转型律师,即将正式执业,他有近十年医院工作经验。他告诉澎湃新闻,医院遇到医疗纠纷选择哪种解决模式,要根据医疗纠纷的性质、可能涉及的赔偿金额等情况,分为四种方式来解决:院内和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诉讼。

据郑报观察,绝大部分纠纷会在院内和解,真正走上法院诉讼的实际很少,大部分都为医患双方争议激烈、责任认定复杂,或协商、调解无法达成一致的情况。上述几种解决方式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不花钱到花钱解决,逐级递增的过程。

医院在医疗纠纷中扮演的角色很重要。郑报说,患者来医院就诊,构成的是医疗服务合同关系,院方是主体。“若发生纠纷,或者有网络上的攻击,医院不要让医生去直面患者,应该要院方出面。”他称,一个多月前,周口有名医生向其咨询,说医院让医生自己去处理医疗纠纷,“这种情况,院方是不作为的”。

郑报表示,医院内部一般设置医患沟通办、医务处,来处理患者的投诉。接受投诉后,医院先对诊疗过程进行调查,调查后判定。医生作为当事人,需要写书面报告陈述当时的情况。

这意味着医生在日常工作之余,需要花费精力投入到纠纷处理的过程中。北京浩天(西安)律师事务所常代理医疗纠纷案件的律师张龙告诉澎湃新闻,这一过程中,医生需要一直参与,配合做医疗解释。

然而,这些纠纷处理流程往往并不被患者所熟知。

解决纠纷的过程可能是冗长的。在一起纠纷中,郑报代理患者。患者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医院做了全子宫切除术,后来患者出现膀胱阴道瘘。患者先和医院谈,医院说这是手术并发症。患者又去找卫健委,卫健委不支持患者的诉求。

郑报回忆,患者要求5万元赔偿,医院说最多2万,一年时间里,患者家属每天去找医院,医院也没有回应。无奈之下,患者家庭提起诉讼,经过再一年的法律维权,最后结果是,医院需要承担责任,赔偿了患者家庭34万余元。

郑报推测,“医学知识的门槛”导致患者对医院不信任,例如出现问题后,医院称是手术并发症,患者无法理解。即使寻求调解,患者也会觉得,卫健委、医调委“护”着医院。

据张龙观察,在医疗纠纷中,还有一部分患者会抱着这样的观念——“我花钱了医生就得给我把病治好。如果说你病没治好,那我这钱岂不是白花了,那你们是有问题的。”

“诉讼的流程比较长和严谨,需要专门的司法鉴定机构去做鉴定,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和过程就会显得漫长。”郑报认为,这种等待可能让患者变得急躁,选择网络发声的维权模式。

辛状也提到,相对于调解与和解,诉讼的途径经济成本会高很多。

“在网络上如实发表就医体验,对就医疑问进行讨论,本身并没有问题,”辛状觉得这是对医疗服务的监督,“但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不能歪曲就医事实,不能对医护人员进行侮辱、诽谤,实施网络暴力或者人身攻击。”

“只要有医疗就会有纠纷,这是不可避免的。”辛状说,出现医疗纠纷时,需要整个社会——公众、医院、卫健委、医调委、药品监督管理局、司法鉴定机构、法院、公安机关等,共同来维护公平公正。

8月7日,周口市卫健委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表示,关于邵医生事宜,目前已成立由卫健部门牵头的联合调查组,需等官方调查结果。

(应受访者要求,李卫东、侯睿、林淼淼、李晴、张婉茹为化名。吴倩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澎湃新闻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