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
除了新冠病毒这个“主角”之外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肠道病毒
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也在当前呼吸道样本监测中频繁“亮相”
成为较为常见的主要病毒
监测数据表明,鼻病毒检测阳性率处于平台波动状态,主要影响人群为14岁及以下的儿童群体,这可能与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有关。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检测阳性率则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在0~4岁病例组中,这两种病毒的阳性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趋势与我们之前预料的一样,每隔半年至一年,人群抗体水平渐渐下降甚至消失,新冠就会再抬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教授说。以中山医院发热门诊为例,每日80余例患者中,三分之一左右是新冠患者。三月流感高峰之后,新冠发病渐渐“爬”了上来。
同样地,在上海另一家三级甲等医院,院感办负责人说,近一周内,前往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新冠比例接近40%,而最高峰则出现在此前3月至4月间,最高曾达到50%。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殷勇同样证实了近期的新冠情况。他介绍,儿童的症状以发热、咳嗽、咽痛为主,低热、高热都有,但大多数为超过39摄氏度的高热患儿。“大部分孩子新冠,都是家长传染或者在幼儿园、学校感染,因此,建议感染后仍应做好居家隔离。”

目前看来
这一波新冠低水平小高峰
没有特别集中的变异株
也没有人群大暴发
大部分患者属于轻症,以喉咙痛、咳嗽、流涕为主,不一定有发热,有的患者不测病毒可能并不知道自己已“中招”。少部分患者免疫力低下(如淋巴瘤等),会发展成肺炎等,需要入院进一步治疗。
胡必杰还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自己也中招了,喉咙疼伴轻度咳嗽没有发烧,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半天以后症状就明显改善,两天后顺利转阴。他建议市民:轻症患者对症治疗即可,糖尿病等慢性病群体、老人群体等可服用小分子抗病毒药物,以减少病毒对其他器官带来的损伤。
胡必杰同时补充,普通人群日常生活中不提倡刻意地严格佩戴口罩,适当接触低浓度病毒,“就像打疫苗一样”可以产生部分抗体。如果出现感染症状,应该及时筛查,新冠、流感、人偏肺病毒等染病症状虽然相似,但治疗手段完全不一样,有的放矢精准施治,可以帮助更快恢复身体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