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日至5日,“曼行吉林”文化推介活动进入吉林省白山市。活动由省民委、省委网信办联合组织,邀请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及其团队,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开展吉林省边疆地区文化推介和中国边疆史正面宣传。在白山,蒙曼团队循着历史脉络深入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与临江市,实地探访灵光塔、宝山-六道沟冶铜遗址、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溥仪宣诏退位陈列馆等文化地标,解码这座边陲城市交融共生的多元文化基因。

千年古塔见证民族交融
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始建于唐渤海国时期的灵光塔静静矗立在鸭绿江畔。这座全国现存唯一的唐代渤海国时期古塔,地处曾经的渤海国西京鸭绿府丰州,在建造风格上与陕西西安小雁塔、河南登封法王寺塔极为相似,成为东北亚地区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蒙曼教授带领团队成员登上观景台,远眺一江之隔的异国风光,近观塔身斑驳的砖石纹路,听当地文史专家讲述古塔在历史变迁中见证的各民族往来故事。“砖石无言,却清晰记录着东北边疆的文明对话史。”随行学者感叹道。



古铜矿遗址诉说文明密码
“宝山--六道沟冶铜遗址的发掘地”,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两千多年前东北亚青铜文明的璀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已发现的遗迹有古矿洞、冶炼炉、古井、房址、灶址等,发掘出的石器、陶器、铜器、铁器等,实证了唐(渤海)时期东北地区与中原地区在冶金技术上的密切联系。“遗址中发现的多种文化因素交融现象,说明这里曾是古代边疆民族与中原文明互动的重要节点。”考古专家现场解读道,泥土中凝结的不仅是青铜锈迹,更是各民族共同创造文明的印记。

红色场馆传承精神血脉
走进四保临江战役纪念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将人们带回1946年那个烽火连天的冬天。讲解员深情讲述着东北民主联军在极端艰苦条件下四战四捷的英雄事迹,让推介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革命真理。四保临江的胜利,是军民同心、民族团结的胜利。“我们(当地人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未来所梦想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四保临江的基础之上。”参观过程中,蒙曼教授这样总结。


历史遗存警示未来之路
位于临江市大栗子街道的溥仪宣诏退位纪念馆,曾是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溥仪退位的场所。蒙曼团队在这座日式风格的建筑内,通过史料陈列与影像资料,直观了解那段屈辱的历史。“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后人: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抵御外侮、实现复兴。”大家一致表示,此处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以历史为镜鉴,传递着珍惜当下、共创未来的深刻内涵。


此次“曼行吉林”白山之行,不仅让更多人认识了这座城市从古代文明到近代历史、从民族交融到红色传承的多元文化魅力,更通过实地探访,让历史场景“活”了起来。白山市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讲好各民族共同守护边疆、共创文明的白山故事,让边陲明珠的文化光芒愈发璀璨。
来源:白山市民委
编辑:姬广忠
初审:姬广忠
复审:李慧龙
终审:薛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