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特朗普的关税通牒:“最后一次极限施压”?

时间:2025-07-17 04:00:00   阅读:0
内容摘要:“日本几乎是最早到美国去谈判的国家。结果谈到现在,什么也没谈出来。”图为在美国山间的丰田越野车。视觉中国/图美国总统特朗普划定的Deadline越来越近了。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拉开了“对等关税”的贸易战大幕,当时其表示暂缓对部分贸易对象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临近限期,7月7日以来,特

“日本几乎是最早到美国去谈判的国家。结果谈到现在,什么也没谈出来。”图为在美国山间的丰田越野车。视觉中国/图

美国总统特朗普划定的Deadline越来越近了。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政府拉开了“对等关税”的贸易战大幕,当时其表示暂缓对部分贸易对象征收高额“对等关税”90天。

临近限期,7月7日以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陆续发布写给多国领导人的信函,表示如果各国不能尽快与美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8月1日起,将面临至少25%的高额关税,并警告不要报复。截至7月15日,已致信24个国家和欧盟。

其中,日本面临的关税税率是25%,较三个月前增加了1%;墨西哥和欧盟30%;巴西50%,并威胁若遭报复将翻倍,同时要求巴西停止对前总统的司法调查。

新华社报道,巴西总统卢拉表示,首先会通过外交渠道解决问题,包括向世贸组织申诉,联合其他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的国家共同维权。如果外交努力无果,将依据国会4月通过的经济对等法案实施对等反制,自8月1日起,提高对美关税。

4月,特朗普的贸易顾问提出要在“90天内达成90项协议”。

“到目前为止,美国对外公布的、达成一致的协议,实际上只有英国和越南。”日本国立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经济学终身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全球生产网络研究中心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邢予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如何看待8月1日这个节点?他形容,“关税战总得有一个了结,这是特朗普政府对贸易伙伴的最后一次极限施压。”

5月初,英国最早与美国就关税贸易协议条款达成一致。

7月3日,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将对越南商品征收20%的关税,对他国转运越南的商品征收40%关税,越南将对美商品零关税。

北京广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管健在WTO和国际贸易法律领域有近20年的从业经验。他对南方周末记者分析,与越南的协议,美国形式上看起来赢了,但美国出口越南的产品并不多,大部分集中在高端领域,即便降成0关税,越南的购买力也不一定跟得上。

如果美国要对越南出口家电、汽车,甚至日用品,跟从中国出口越南相比,并没有竞争力。

管健说,美越协议的全文并没有公布,尤其在关于所谓转运的问题上,目前并不明确。

他解释,国际贸易术语中,没有转运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来自第三国的产品在越南通过简单加工后,拿到越南的原产地证,再运到美国去,以享受更低的税率。但这些产品的增值率不够,所以把它定义为转运产品。

最终适用的关税税率,跟第三国所占的成分比例有关,但究竟占比多少会被认为是越南之外的产品,还要看后续的细则。“东南亚国家在与美国谈判中,可能都会涉及转运问题。”

一位家具公司的采购商专做美国市场,越南约五十家工厂和中国十几家工厂是公司重要的供应链。该采购商表示,对于怎么认定转运,美国和越南都还没有明确的标准。目前,在途货物还是按照10%交关税,家具厂这段时间把美国的仓库填满了,目前很少出货。现在的变化是,出货都严格要求工厂提供原产地证明,之前管得不严格。他们也在等待8月1日后的具体细则。

目前,多国与美国的谈判仍在继续。

新华社7月8日报道,对于多轮谈判仍未能达成协议,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政府避免轻易妥协,该要求的必须要求,该保护的必须保护。在未来谈判中捍卫国家利益的立场不会动摇。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7月13日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包括在必要时对等反制。但在8月1日之前,会继续努力达成协议。

清华大学教授、WTO上诉仲裁员杨国华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过去三个月,特朗普政府创造了全球进出口贸易中最大限度的不确定性。“打碎了花瓶,后边的人再能工巧匠,想要把花瓶黏成原状,可能也没那么容易了。”

这场持续三个月的全球贸易谈判,堪称史上罕有,如何理解目前的战局?世界贸易规则将被如何重塑?

7月10日,邢予青教授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全面分析了这场接近终局的较量。

日本的七次谈判

南方周末:最近,特朗普通过自己的社交媒体,给二十几个国家致信,宣布最新的关税税率,并写明生效日期是8月1日,你怎么理解他在这个时间段的行动?

邢予青:这反映出他想加关税的决心。他当初觉得三个月就能实现和所有国家达成贸易协议,现在,他认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到目前为止,对外公布的达成一致的协议,实际上只有英国、越南和印尼。

这件事总得有一个了结。不可能是美国主动把关税大幅降低,特朗普完全了解美国作为买方的垄断地位,所有美国的贸易伙伴,除了中国和欧盟之外,对于美国来讲都是小国,小国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反击美国的能力。特朗普的关税通牒是对贸易伙伴的最后一次极限施压。

南方周末:这次致信,最先针对的是日本和韩国。日本在“对等关税”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去和美国谈判了,为什么进展如此缓慢?

邢予青:至今,日本和美国进行了七次谈判。在关税问题上,日本非常有代表性。日本一直认为自己是美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盟国、最忠实的盟友,觉得美国能够站在盟友的角度,在关税上网开一面。

客观地说,日本对于美国的安全和经济非常重要,美国在亚太地区需要日本的支持。但是,现在可以看到,在关税问题上美国根本不考虑盟友这个角色。

日本几乎是最早到美国去谈判的国家。4月,美国财长贝森特讲,谈得早有好处,特别是美国的盟国,肯定会得到好的结果。日本相信了,早早就去了华盛顿。结果谈到现在,什么也没谈出来,最新公布的关税比当初的“对等关税”还涨了一个百分点,是25%。这对日本是很大的冲击。

日本从谈判的第一轮到现在,一直想的是如何让美国满意,觉得让美国满意了,特朗普就会降低对日本的关税。

为了让美国满意,日本提议把在美国的投资存量从8000亿美元增长到1万亿美元;又提出买美国的天然气,投资美国的阿拉斯加天然气管道;买美国的芯片;帮助美国增强提炼稀土能力等等。现在,丰田说,可以利用丰田在日本的4000家车行卖美国汽车,甚至可以把丰田在美国生产的汽车出口到日本。

日本高估了自己作为一个盟友在特朗普政府眼中的重要性。日本应该考虑的是,在关税问题上,对于美国来说,还有盟友吗?如果作为美国最可靠的盟友,都是这样的结果,其他国家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南方周末:日本国内对关税政策过去三个月中谈判接连受阻的结果,态度是怎样的?

邢予青:他们的氛围基本上就是觉得没有办法。因为美国太强大了,日本经济的规模是5万亿美元,美国是30万亿美元。日本进行任何反击,得到的都可能是更坏的结果。

南方周末:你认为在这轮应对当中,日本哪些具体环节有不当之处?

邢予青:比如丰田,一开始就说不会因为关税提高汽车价格。丰田可以不公开反对加关税,但也不要公开说不涨价。这种表态正是特朗普政府期望的结果。

美国内部反对关税的经济学家认为,关税会通过价格传递到消费者端,所以最终受损的是美国。但特朗普和他的经济团队认为,所有关税都是由外国企业承担的,丰田公开说自己内部消化关税成本,就是替美国的关税政策背书。

企业高调宣布不涨价,陷入了特朗普的逻辑,给了他更多加关税的勇气和信心。

5月,日本出口美国的汽车价格降低了19%,这是日本企业主动把价格降低了。现在丰田说,由于加关税,明年的利润会下降1/3。

不过,最近丰田又宣布,会涨价,平均涨价270美元。你卖到美国5万美元的汽车,加25%的关税,是12500美元,那270美元怎么能够补偿关税带来的损失呢?

日本企业可能需要思考一下涨价的必要性。日企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是以技术和质量获得竞争力的,而不是低价。

南方周末:后续还有改变的可能吗?

邢予青:美国已经说了25%,日本各界还是希望在8月1日之前能把关税稍微降低一点。一开始日本的态度是,必须把汽车关税降成0,他们的期望太高。美国在汽车关税上,是不可能降成0的。

经过三个月谈判,现在美国看到,不降成0,日本也没有什么反制行动。

“他对汽车是坚决不让步的”

南方周末:在美国和英国达成的协议中,对从英国进口的汽车,给了10万辆的限额,为什么日本不能效仿?

邢予青:从贸易角度,英国对美国是有贸易赤字的。英国向美国出口的车本身就不多,根据过往数据,差不多一年也就10万辆。

日本一年出口到美国的车是140万辆,这两个数字有本质的区别。整个日系车,进口的加在当地生产的,占美国市场的1/3。

特朗普很想重新振兴美国的汽车工业,他认为汽车工业对美国很重要,但美国大街上都是日本车,日本却没有美国车,他对此非常不满。他认为美国的汽车应该卖到越南去,卖到日本去。

汽车工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它曾经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起飞和工业化。除了整车制造外,汽车的产业联系非常广泛,比如:钢铁、铝业;伴随着自动化、电子化,还需要更多的电子零部件。底特律原来是全世界的汽车中心,现在的衰落实际上是美国汽车业衰落造成的。

南方周末:除英国外,越南也与美国达成协议,对从美国进口商品降至0关税,美国对越南征收20%的对等关税,你觉得这对越南来说是一个好结果吗?

邢予青:比较来看,美国对日本这样一个盟国的关税是25%,越南的20%还是好的。美国不可能重新回归WTO的最惠国关税。越南生产的、出口美国的主要是玩具、组装的手机、衣服、鞋,对于这些产品,美国不想收过高的关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美国并不需要回流。

特朗普逐渐认识到,恢复制造业应该是有选择的。他想通过高关税,强迫越来越多的核心产业回流美国。

这就是为什么他对汽车是坚决不让步,25%。对钢铁和铝这样最基本的工业原材料的关税已经加到了50%,最近又提出要对铜征收50%的关税。

南方周末:在美国和越南的协议中,有一条是对转口的产品征收40%的关税,怎么理解?

邢予青:国际贸易有一条很重要的原产地规则,就是任何一个产品,必须标明产品的原产地,把一个产品从A国运到B国,然后换个标签,这在国际贸易中,是非法行为。

尽管现在讲全球价值链,一个产品包含不同国家的零部件,但对于原产地的认定,也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而言产品中包含的来自原产地国家的增加值必须达到40%以上。

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对汽车原产地增值认定的标准是75%。就是一辆车是在墨西哥造的,它含有日本产的零件,这没有问题,只要墨西哥贡献的增加值超过75%,就符合零关税的规定。如果你把一辆日本车运到墨西哥,然后贴一个墨西哥造的标签,再向美国出口,对美国海关申报这是墨西哥产的,如果被查出来,出口企业要面临高额罚款。

对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特朗普乱加关税是违反WTO规则的,但你把货物从A国运到B国,换一个原产地的标签,也是违反规则的。美国有权利来制止和惩罚这种行为,在这点上,美国拥有道德制高点。

“世界变成了弱肉强食的时代”

南方周末:这三个月,特朗普政府给全世界上了一堂课。

邢予青:没错,特朗普对全球的关税大战完全抛弃了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秩序,这是美国过去一直向全世界兜售的理念。随着中国不断崛起,美国认为中国是搅局者,经常在各种场合警告中国应遵守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贸易秩序。现在,美国主动破坏了它。

美国把现在、未来的国际秩序改成以实力来决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很多小国无法和美国抗衡,所有贸易规则都由美国书写,谁到我这来都得交关税,我说收多少就是多少,还不允许你反击,反击就要惩罚。世界实际上就变成了非常原始的弱肉强食的时代。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而不是利用外交通道,高调向贸易伙伴发出关税通牒,就是美国以实力改变国际贸易秩序的尝试。

眼下的局面实际上给其他国家提出了新的思考,美国是否可靠的盟友或者伙伴?

这涉及安全的问题。比如,日美安保条约。日本是不是应该反思,美国真的那么可靠?美国总是以维护世界安全的姿态出现在各个有争端的地方,现在,既然在贸易上可以随便破坏规则,放弃自己的义务,在安全领域,是否也不那么可靠?

比如,日本就应该重新思考是否在中国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个问题上改变保守的态度,变得更积极一点。

南方周末:回看三个月的关税大战,让你最有感触的是什么?

邢予青:第一,美国就是要彻底抛弃现有的国际贸易秩序。从1990年到2018年,国际贸易的一个重点是把关税降低到0。现在,它要把关税重新加回来。

过去这些年,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实际上是按照比较优势来分布的。美国的优势是产品设计、品牌打造和技术发展,其他国家发挥在零部件制造、大规模生产、低廉劳动力的优势。但美国认为,这种模式危害国家安全,产生所谓的产业空洞化,所以坚决要求重振美国的制造业来削减这种空洞化,让美国变得更安全。

二战以后,整个国际秩序实际上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一个长期共识是,国际秩序不仅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安全,也要考虑其他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现在美国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国的利益,利用自己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的优势,强行改变规则。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世界。

需要考虑的是,当一个超级大国,只考虑自己的时候,其他国家在这种阴影下,该如何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安全。

南方周末记者 梁婷

责编 张玥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