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TV-华龙网讯(曹妤)“十四五”期间,重庆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都开展了哪些工作,收获了哪些阶段性成果?在9月10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十四五”时期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作相关解答。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9月10日举行。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余国东表示,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近几年,重庆持续推进碧水保卫战,水生态环境质量向好。红嘴鸥的年年到访,就是对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连续8年表现“优”最生动的展示,5年来,重庆主要开展了四方面工作: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9月10日举行。图为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余国东介绍有关情况。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石涛 摄
——水环境治理持续深化。水污染问题表现在水里,但根子都在岸上,只有抓牢入河排污口这个“牛鼻子”,倒逼岸上各类污染源治理,才能解决根本问题。重庆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并建立从污染产生源头到受纳水体的全链条水环境监管体系,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重庆段401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98%,解决了一批污水直排突出的环境问题。如江北区杨家河沟,经系统整治后,入江口建成善水北滨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川渝协同保护走深走实。编制实施铜钵河、琼江、大清流河、南溪河等4条流域川渝联防联治方案,共同投资26亿元推进140余个治理项目,比如,推动四川省大竹县石桥铺镇600余名居民生活污水接入重庆市梁平区污水处理站,通过管网互联互通实现跨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共享,解决了铜钵河污染问题,实现铜钵河水质提升。铜钵河也因此获评全国首个跨省界河流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流域横向补偿纵深推进。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的核心是“谁受益、谁补偿”,如上游水质优于下游则下游补偿上游,反之亦然。在优化市内跨界流域横向补偿规则基础上,将范围拓展至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实现长江干流及重庆辖区重要支流跨省补偿机制全覆盖。补偿不再仅看水质目标这个“单项”,而是水生态“综合考量”,例如与四川的长江上下游补偿兼顾生态流量以及鱼类多样性,真正让保护者得实惠,激发上下游共护一江清水的合力。
——数智治水系统高效赋能。建成“巴渝治水”应用,实现包括住建等 22个部门的协同联动,整合900余项跨部门数据,汇集感知点位超过1.6万余个,构建起“快速感知、风险研判、态势分析、高效处置”治水监管体系,比如龙河某监测点曾出现污染物超标这种现象,通过“巴渝治水”系统迅速发出预警短信,在1分钟内便派发问题清单,精准锁定2个排污口及7家工业企业。从问题发现到快速交办,从排查溯源再到问题解决,整个过程不到48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