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讯息

《重庆第1眼》“城”势向上 | 将“底线思维”熔铸为城市治理底色 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

时间:2025-08-23 11:39:00   阅读:0
内容摘要: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持续完善直达基层末梢的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大城之治,如何将“底线思维”熔铸为城市治理的深沉底色,又如何将智慧感知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每一处街巷、每一栋楼宇?我们来看:今夏,重庆经历了旱涝急转的极端天气。面对高温炙烤,暴雨又接踵而至

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持续完善直达基层末梢的城市安全风险全量闭环智控体系。大城之治,如何将“底线思维”熔铸为城市治理的深沉底色,又如何将智慧感知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每一处街巷、每一栋楼宇?我们来看:今夏,重庆经历了旱涝急转的极端天气。面对高温炙烤,暴雨又接踵而至的“车轮战”,重庆如何以底线思维筑牢城市生命线?首先聚焦前不久发生的“8.10”强降雨天气。

防在未雨时 救在分秒间

“数智气象”精准应对强降雨

“我们的预报员就是在这里,看所有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做出预报。然后那边,是我们的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所有的预警产品通过他们传达到公众手上。包括公众手机上收到的短消息,就是由他们发出指令,现在一秒钟可以发布4500条。”市气象台台长张焱告诉记者。

在8月10日至11日的强降雨中,重庆“数智气象”向高风险区域22.8万市民推送了31条精准短信,耗时均不超过1分钟。跨部门协同,多场景应用,重庆气象部门自主研发的“四天”系统,为重庆34个单位提供了212类关键气象数据,应用场景多达44个。

张焱介绍,除了像沙坪坝国家基本气象站这样的观测场之外,全市一共有3000多个地面的气象观测设备,来实时监测重庆地区天气变化情况。而在沙坪坝气象局,记者还看到了“知天”沙坪坝防汛决策指挥系统,它聚焦的是嘉陵江过境洪水和城市内涝两个场景应用。

沙坪坝区气象局局长江丽说,这个系统的三维模型可以实时模拟洪峰过境时所受影响的楼栋街区,这样他们就可以智能生成应急预案,组织相应人员转移撤离。

“底线”不可逾越,如果说“底线思维”划出的是“红线”,那么“本质安全”则夯实了“根基”。两者贯通,才能构建起“防在未雨时、抗在关键处,救在分秒间”的城市有机生命体。市委六届七次全会指出,要着力健全以防为主的风险隐患监测预警、排查化解机制,全力防范消减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如何做到以防为主,而且是“不留死角”?我们再把目光投向“8.10”强降雨。这场暴雨并非“突如其来”,对它的精准研判,时间可追溯到8月10号的一周之前。当时,全市还处于连晴高温阶段,气象部门通过“数智气象”系统,捕捉到明显天气转折信号,明确了降水落区和极端性风险。8月8号,我市提前发布强降水天气提示;9号,启动暴雨灾害三级预警,预警发布实现镇街级精准触达,各方迅速行动,最大程度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说到城市本质安全的“红线”和“根基”,我们再走进重庆的地下,来看看城市“底座”的 “中枢大脑”。

“数字孪生”破解地下管网治理难题

在高新区科学大道地下10米深的地方,有一个高3米、宽8米,规划长度达66公里长的综合管廊,这里是西南地区体量最大、功能最全的“地下综合管廊”。

“我们在管廊里面布满了数字化的神经网络。比如,感温光纤、温湿度仪、气体检测仪,还有摄像头、巡检机器人等”,市住建委管线中心主任汤旭告诉记者。

“科学城综合管廊的智慧大脑就在这里,这是它整个的控制中枢和神经中枢。如果发现问题,它就会预警,预警信息会通过这个神经中枢和大脑,自动推送给处理的责任单位,责任单位通过这条信息就能够精准地知道问题发生在了哪里。”

“现在我们进入数字孪生系统。可以看到这一个路段,这些管线的分布情况,各类管线它相互的距离,就跟地下是一模一样的。”截至目前,重庆在建综合管廊 227公里,中心城区 6.2万公里管线已全部实现数字孪生。汤旭透露,有了这一套东西,这几年来重庆管线事故的发生率连续下降70%,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通过AI算法,城市高效治理常态化管理,逐步向全域拓展。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还提出,要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市域实践、提升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整体质效。互联网时代,矛盾和意见在线下也在线上。我市在各区县设立综治中心,整合调解力量,让群众有了矛盾纠纷,“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实质性化解纠纷的同时,我市还依托"141"基层智治平台,以数字化技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提升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质效

办好民生“关键事”

在铜梁东城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汇聚了全街道274类数据,通过“网格+警格+调解格”融合,可以实现治理要素全城体现、一键调用。与此同时,当地还构建群众协商办、网格就地办、专业联合办、线上远程办、司法确认办、信访综合办的“六分办”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预防在先,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铜梁区东城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冯晗说,他们街道现在已经全面实现了L2级实景地图,来做好实时调度。以前有突发事件时,可能人员电话满天飞,无从着手,现在哪一个风险点发生了事情,马上就可以调就近的网格员赶赴现场处置。

在高新区白市驿镇,当地依托“141”基层智治体系,创新打造“居安易”综合场景。前些天,基层智治平台发现,独居老人何开淑家中的智能水表每天用水量0.530L,低于往常平均用水量的20%。智能水表自动向平台推送了黄色预警事件,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就马上通过平台指派辖区网格员上门核实,发现老人生病了,卧病在床,于是立即安排了家庭医生上门给老人看病。

通过这套基层智治应用,不仅可以感知社区设备基础信息,还可以通过“居住安全”“生活安稳”2个子场景,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化解纠纷矛盾。白市驿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成员樊锐表示,住宅小区“居安易”综合场景已承接贯通“愉悦安居”、高楼消防等9个市、区实战应用,融合了火情识别、电动车进电梯等13种AI算法,用更多数据赋能住宅小区智治。

坚持底线思维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如何做到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又如何做足最充分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重庆城市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教授 谭清值看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第一,立足最低点,关键在“防”,要构建全域覆盖的感知预警网络;第二,做足最充分准备,核心在“联”,要打造纵横贯通的应急处置体系;第三,争取最好结果,落脚在“人”,要构筑人人有责的安全共同体。城市安全为了人民,也依靠人民,要更注重培育社会层面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曝光典型案例、推广“随手拍”隐患等措施,努力形成“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这才是保障城市长治久安最坚实的基础。就是要用万全的准备去应对万一的可能,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驾驭的根本性转变,让我们的城市更具韧性、更加安全。

坚持底线思维全方位增强城市本质安全能力,我们需要以“底线思维”熔铸城市盾牌,以本质安全守护山城脉动,将系统性、预防性和人民性融入到日常情况高效管控、极端情况安全可控的工作中,这样的未雨绸缪和固本强基,既是城市治理方式的升级,更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深刻践行。

(重庆广电-第1眼TV记者 傅了 吴静 李波 雷羽 李艺 陈力 特约记者 汪洋 濮加红 谭明伟 杨洋 综合报道)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