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全国“东数西算”工程八大枢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2024年正式获授“中国云谷”称号。
这里不仅汇聚着澎湃的大数据和绿色算力洪流,更涌动着鲜红的党建血脉。
这里围绕“抓党建促发展”,不断提升“新新向党·聚力云谷”大党建品牌影响力,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产业赋能、服务增效的融合发展之路。
这里就是和林格尔新区。
红色堡垒嵌入产业链条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生物科技领域的龙头企业,科拓生物始终坚持‘党建强、发展强’的理念,党建已成为长在企业血脉里的根。”黄卫强博士是内蒙古科拓微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作为一名党员,他左胸佩戴的党员徽章,在实验室里格外醒目。
黄卫强博士主要从事乳酸菌产业化开发与利用工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其中授权9项,2025年他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
在和林格尔新区,像黄卫强这样“党员徽章戴在胸前、责任扛在肩上”的党员企业家、技术骨干,正成为驱动“中国云谷”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内蒙古科拓微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益生菌研发的企业,公司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等党支部班子成员既是公司高管,同时也是主要技术研发核心成员,企业将支部建在科研一线,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研攻坚的创新优势。其建设的亚洲最大益生菌菌种资源库项目,正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如今,该支部荣获市级“9星”党支部,成为新区非公党建的标杆。
这样的红色引擎并非孤例。新区创造性地打造“新质生产力+N”产业链和“园区型”党建联盟,构建起覆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人力资源等领域的党建矩阵。在智能制造产业园,由国企牵头成立的园区党建联盟,带动41家入驻企业实现资源共享,通过60余次主题党日架起政企沟通桥梁;在生物医药链条上,科拓生物等龙头企业发挥头雁效应,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则整合市区、新区、乳业开发区、经开区12家院校及非公企业成员单位,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AI培训课程、数字化遗址保护,将链上企业融入AI大模型时代,为上下游企业量身定制特色产品……
暖心服务浸润发展沃土
走进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红蜂驿站”,充电插座、饮水设备、热饭设施、休息座椅、书籍阅读等一应俱全,这个为新兴领域群体打造的微型服务站,为奔波在外的劳动者提供了补充能量的暖心港湾。
目前,新区企业综合党委在智能制造产业园和数据小镇建成并投用了2个“红蜂驿站”,已为超千人次提供了微自助服务,让新兴领域群体切实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而在新区党建展厅,“三新学习室”定期举办的政策解读会、技能培训班,则让新就业群体找到了组织归属。
在和林格尔新区,服务的触角已延伸至企业发展的每个环节。新区建立“五位一体”投资服务体系,推出“拿地即开工”“企业零跑腿”等改革举措,审批时效大幅提升。
青城数智公司负责人王坤对此深有体会:“我从苏州到新区创业,不到20天就办完了公司注册等所有手续,云谷·智汇小院提供的优惠办公空间和万兆网络,让我们专注技术研发毫无后顾之忧。”王坤说,青城数智自主研发的智能算力比价平台,正是依托新区完善的数字基建和优质的政务服务环境快速落地。
人才活水激荡创新浪潮
在内蒙古云谷数字人力资源产业园,手持“云谷人才卡”的专家学者们会时不时地聚在一起,在“人才沙龙”上讨论AI大模型应用场景、研究相关产业耦合发展等,这正是新区人才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和林格尔新区在“精准育才、项目引才、平台聚才”战略上持续发力,为首批A、B、C类人才代表颁发了“云谷人才卡”,聘请9名行业权威担任云谷人才“鉴才官”,构建起人才评价新机制。
人才政策的磁吸效应持续显现。2025年一季度,新区新引进人才近200人,其中博士2人,同比增长12%;新增3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带动就业岗位超200个。在“春风行动”招聘会上,70余家高校院所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400人次。
2025年7月,在“2025绿色算力(人工智能)大会”上,现场共有10个重点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约200亿元,涵盖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应用落地、数据产业生态构建等多个关键领域,为“中国云谷”绿色算力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再添强劲引擎,进一步巩固了党建工作阵地和品牌影响力以及专业人才的集聚。
从“组织覆盖”到“产业共融”,从“服务企业”到“成就人才”,和林格尔新区通过党建引领,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党的建设、组织力与创新力的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如今的和林格尔新区,党旗飘扬处,皆是发展新高地;服务暖心时,尽是人才归依处。我们相信,随着党建的根须深深扎进产业的土壤,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深融入创新的血脉,“中国云谷”的未来,必将更加云蒸霞蔚。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冯燕平 李海珍)
丨编辑:张婧玉
丨校读:于惠敏
丨审核:王伊蕾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爱最网 赣ICP备202404796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