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实习生 陈烨静 文/图
在福州,有一位特殊的“花神旅人”——63岁的退休小学教师王少瑶,用13年时光,驾驶房车跨越万水千山,将祖国各地的花草收入囊中,创作出上百幅精美压花画。当人们惊叹于她作品中不足1厘米的精致花材时,也不禁赞叹:她有“一双被花神吻过的手”。7日,记者走进她的压花世界,探寻这位“花匠人”的诗意人生。

王少瑶和她的压花作品
每一份花材 都有独特的地域印记
走进王少瑶的家,宛如踏入一座私人“植物馆”。客厅、书房、窗台,目之所及皆是压花作品;红色、黄色、绿色……两个装满花材的柜子,更是她的“宝藏库”。“每次整理这些花材,都像在与大自然对话。”王少瑶说。
这份对花草的痴迷,始于13年前的一次偶然。当时,在选购手工书籍的她,被一本《我的压花生活》深深吸引。“从小就爱手工,但年轻时条件有限,工作后更没机会触碰。看到这本书的瞬间,就非常感兴趣。”王少瑶回忆道。当时网上压花资料稀缺,她凭借一股韧劲,自费参加专业课程,从理论到实践,一步步夯实自己的压花手艺。
退休后,王少瑶与丈夫开启了“房车采花之旅”。西藏的高原花卉、新疆的胡杨秋叶、北方的斑斓爬山虎……车轮驶过的每一处,都成为她的灵感源泉。
为了欣赏秋天新疆的胡杨,去年特意自驾1万多公里,前往新疆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观察胡杨并采集到各种形状的胡杨叶。“为了收集形态各异的胡杨叶,我在新疆跑了三趟。一棵树能长出五六种不同形状的叶子,简直是大自然的奇迹!”遇到珍稀植物,她总会耐心等待花或树叶自然掉落,再收纳、标注,让每一份花材都带着独特的地域印记。

王少瑶收集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花材
在王少瑶看来,压花不仅是艺术创作,更是感悟生命的过程。“鲜花到干花,就像时光的流转。我们把最美的瞬间定格,也提醒自己珍惜当下的美好。”
让榕城记忆在花瓣间绽放
在王少瑶的众多作品中,一幅以福州“三山两塔”为主题的压花画格外吸睛。谈及创作灵感,她笑着说:“大家都在讲福州故事,我就琢磨着,能不能用压花把家乡的地标‘画’出来。直到在地铁站看到白塔、乌塔的写意图案,一下子就来了灵感。”
为了还原福州古建筑的韵味,王少瑶在构图、色彩和工艺上反复推敲。画面中,白塔精巧、乌塔大气,高低错落间尽显层次感,还搭配标志性的马鞍墙与民居点缀。色彩运用上,她用牡丹、芍药花瓣搭配宣纸,晕染出晚霞般的朦胧背景,远近景的花材大小差异,赋予画面立体纵深感。

作品《三山两塔》
“最特别的是掐丝工艺。”她指着作品边缘解释,“用金属丝勾勒轮廓,能让建筑更有立体感,就像给画面镶上了一道精致的金边。”这幅倾注心血的作品,从构思到完成耗时十余天,每一片花瓣、每一根细丝,都承载着她对家乡的热爱。
而4幅中国风花鸟画,更将王少瑶的匠心展现得淋漓尽致。画中最小的花材不足1厘米,在她的手下化作鸟儿的翎羽、花瓣的纹理。“很多人夸我是‘花匠’,其实我只是想把压花的美传递给更多人。”她说,“就像生活,只要敢于尝试、用心感受,每个人都能发现属于自己的精彩。”

压花作品
编辑: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