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旅游市场热度越来越高。近期多家旅游平台大数据显示,暑期旅游客流以亲子游、学生游为主力人群,长线游占比超过六成,旅游热门目的地民航、铁路等客流增幅明显。
“暑期档”入境游再升温
今年上半年,随着中国免签政策持续扩容,外国人入境游市场迎来显著增长。目前正值暑期,入境游再度升温,海外学生和亲子家庭的研学入境游人数明显增加。
各地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精心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文旅项目,为外国游客提供了全方位、沉浸式的旅游体验。
北京市依托城市资源禀赋,积极打造暑期研学游产品矩阵,丰富海内外学生和亲子家庭的游学体验。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发布“夏日研学 走读北京”10条研学主题线路,涵盖“进京赶考”红色足迹、戏曲民俗、非遗体验、科技启蒙、地质考古、自然探秘等丰富内容。

针对入境游客,策划历史文化研学之旅、自然生态研学之旅、科技探索研学之旅、主题乐园欢乐之旅、非遗匠心传承之旅和双奥遗产探访之旅等6条暑期入境旅游主题线路。

从7月4日开始,上海启动2025“上海之夏”国际消费季,聚焦“让全球旅客好来、好玩、好购”。同时,7月至8月围绕暑期度假、亲子消费,9月至10月围绕文旅消费、赛事消费推出十大标杆活动。包括国际动漫月、上海旅游节暑期旅游季等,让外国游客亲身感受上海的多元文化。

德国旅客:美丽的道路,新车,一些都很好,非常安静,电车也很好。

法国游客:我真的很喜欢这次旅行,我们看到了很多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中国的自然风光真的很美丽。
2025年电影暑期档票房
突破30亿元
截至12日中午,2025年电影暑期档(6月至8月)票房(含预售)突破30亿元。

今年暑期档有超60部中外影片陆续上映,类型多元、题材创新、供给丰富。同时,各地还陆续发放电影消费券、推出“跟着电影品美食”“跟着电影去旅游”等活动,探索电影与餐饮、文旅等行业融合后的全新消费模式。
“夏日经济”如何释放更多新活力?
暑期是释放消费潜力的黄金窗口期。如何让“夏日经济”释放更多新活力呢?来听经济学专家的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经济学专家 万喆:创新消费场景,激发多元需求。夏日是夜经济深度升级的好时候,可以开放博物馆文化夜游,可以有小型音乐会、露天电影等展演来提升吸引力。
创新消费场景
激发多元需求
万喆:还可以推动体育赛事和消费的融合,水上运动可以进一步普及,研学经济也是一个新亮点,可以挖掘各地资源,进行红色教育、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科技创新等主题的活动。还有就是培育新兴消费业态,鼓励露营、房车旅游、户外活动、数字消费等,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
加强政策引导与保障
优化营商环境
万喆:另外我们看到政策引导和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也非常重要,可以发放消费券,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夏日经济的热闹不仅仅是季节现象,更是消费升级、技术迭代和政策创新的综合体现。我们可以通过创造新场景、优化新体验、强化新保障,将暑期的流量转化为长效的消费力,实现从规模复苏到价值增长的跃迁。
责任编辑:刘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