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墨香浓,文脉润岚山。8月30日,“许瀚金石文献暨当代名家书法作品邀请展”在日照市岚山区虎山镇西山岚里文旅综合体举办。当天,许瀚艺术馆正式揭牌,吸引了众多艺术界和学术界知名人士前来出席活动并观摩展览。
展览聚焦清代朴学大家、金石学家许瀚及其同时代文化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共展出40余幅珍贵文献与艺术作品,以及20余位当代书法家以许瀚诗词为题材作品百余幅。涵盖手稿、拓片、信札等品类,系统梳理了许瀚在金石学、校勘学、书法等领域的卓越贡献。

许瀚,字印林,1797年出生于今岚山区虎山镇大河坞村,通晓古文字和古声韵,并以此为工具,研究古代典籍。龚自珍曾作诗赞曰,“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必闻,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推崇他为北方重要学者,认为其学术成就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本次活动的特邀嘉宾,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书法院研究员刘一闻认为,许瀚是晚清的著名学者,在山东近代学术史上是一位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在目录版本学、朴学、金石学、校勘学、方志学、地理学、书法学等领域均取得重要成就,可以说,他把中国的国学烂熟于胸,是众多高手中的高手。

特邀嘉宾,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浙江大学教授鲍贤伦表示,许瀚的《攀古小庐文集》展现了深厚的文献功底。龚自珍的评价反映了当时学界对其学术地位的认可,尤其针对许瀚在北方学者中的影响力而言,该评价具有时代的特殊性,放在今天依然成立。
特邀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院长尹海龙认为,许瀚与陈介祺、吴式芬等金石大家的合作,为篆刻艺术注入了深厚的学术基因。他们通过系统整理金石拓本、考释古文字,建立起一套“以器证字,以字入印”的创作方法论。许瀚提出的“刀痕即笔踪”观点,将碑刻的凿刻过程与书法笔意相联系,这直接影响了晚清篆刻“印从书出”的美学转向,对于促进今后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次许瀚展的意义在于,将许瀚这位清代金石大家的艺术真实呈现在观众面前,使之从学术殿堂走向公众视野,让观众既能触摸到金石学的厚重质感,又能感受到传统文人的笔墨情趣。”特邀嘉宾、江苏省文化馆馆长赵彦国表示。

此外,知名学者、艺术家汪永江、靳永、萧庆祥、彭作飙、焦东华、贾长庆、张目达、曲学朋、张潇、杨勇等人分别就许瀚艺术成就、君子品行及岚山区文化“两创”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秋雨蒙蒙中,这场古今对话的文化盛宴为西山岚里文旅综合体增添了十足的人气。一幅幅珍贵的作品前,爱好者们认真观赏、流连忘返。

近年来,岚山区深耕“文化塑城”战略,深挖传统文化,弘扬特色文化,培育文化产业,依托文旅综合体项目,持续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西山岚里文旅综合体项目位于虎山镇西山村,与许瀚先生祖籍大河坞村相邻。该项目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合理集聚“吃、住、行、游、娱、购、养、育”要素,项目全部建成后,将成为日照市首个板块齐全的文旅项目。

(大众新闻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姚文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