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秦胜南)5月16日至18日,亚洲规模最大的威士忌盛会——北京威士忌节启幕,活动现场,CWSA威士忌指南·威士忌星级年鉴展区备受关注。作为中国首个本土威士忌消费测评项目,首创的“万人评审团”机制将打造《威士忌消费指南》,推动国内外威士忌品牌交流,提升消费者认知,助力中国威士忌市场高质量发展。
CWSA威士忌指南·威士忌星级年鉴由中国酒业协会指导,百瓶App、北京威士忌节、《中外酒业》杂志社、WhiskyENJOY享威、深圳酒类行业协会联合主办,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首创的“万人评审团”机制。5月17日至18日,北京威士忌节A00展位将持续开展专场大众评审感官盲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万名消费者的盲品测评,构建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威士忌评价体系,打造兼具公信力与市场价值的《威士忌消费指南》。这一模式不仅展现中国市场的多元包容,更通过消费者真实反馈推动国产威士忌在技术创新与风味探索上持续突破。
据悉,此次CWSA威士忌指南将根据大众消费者、媒体、专业评委评审结果,发布星级类产品推荐目录和特色类推荐目录。其中,CWSA威士忌指南·威士忌星级年鉴线下评价专场首站——北京威士忌节媒体评审已完成。来自40余家权威媒体代表通过盲品形式,对近100款中外威士忌进行品鉴。评审团从感官品质、市场趋势及消费偏好等维度,为参评产品提供了兼具专业深度与大众视角的综合评价。
近年来,威士忌在中国市场发展潜力日益显现,其规模逐年扩张,既有帝亚吉欧、保乐力加等国外厂商陆续在国内投资建厂,同时国内本土威士忌迎来建厂潮。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统计,截至2024年9月,国内(含中国台湾地区)已有45家生产单位,其中投产项目26个,试运营1个,在建项目10个,待建项目8个。国产威士忌品牌中,崃州、大芹、高朗、白猿、淳之谷等品牌已有产品相继推向市场。但目前国产威士忌品牌尚未出现极具代表性的主流品牌。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5-10年,国内威士忌将迎来一批产能释放期,但这也意味着本土竞争局势将逐年加剧。
目前,我国威士忌市场份额在全酒种占比较小,销售额仅占酿酒行业0.51%。中国威士忌在快速积累产业规模的同时,亟须产业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今年3月,新修订的国家标准《烈性酒质量要求第1部分:威士忌》(GB/T11856.1-2025)发布,新国标将于2026年2月1日正式实施,将为我国威士忌品质与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就在日前举办的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技术委员会2025工作年会上,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表示,中国威士忌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但仍面临技术沉淀不足、消费认知有待进一步普及等挑战,产能增长与市场支撑尚未完全匹配。他强调,企业需精准把握消费趋势,特别是年轻群体对本土化创新的偏好,聚焦中国特色谷物原料、风土表达及工艺融合,强化本土原料应用与文化符号渗透。“要建立差异化分类体系,避免同质化竞争,同时推动国际化输出,将东方风味融入全球威士忌叙事。”
中国酒业协会威士忌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元月在上述工作年会上也提到,中国威士忌产业正面临品质提升与国际化竞争的双重挑战,需以“中威计划”为抓手,整合产学研协资源,攻克原料、酿造、陈酿、品评方法等产业发展共性技术难题,力争两年内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威士忌全产业链技术规范,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编辑 唐峥
校对 赵琳